2025年7月11日,汉中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面向本地中小学生,精心推出“汉风起汉中·少年识根脉”文化研学课。课程由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宇晴教师主讲,旨在引导学生从家乡视角探寻中华文化根脉。

课堂以“我们为何称汉族、说汉语、写汉字?”的提问切入,生动揭示了汉中作为“汉家发祥地”的独特地位。教师通过讲述刘邦在汉中建立基业、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”等历史故事,结合汉文化核心内涵(儒家思想、汉字统一)的阐释,以及汉中栈道文化、三国遗迹(如诸葛亮北伐)、生态瑰宝“朱鹮”保护成就的介绍,将宏大的汉文化与具体的地域特色紧密连接。


课程特别设置了互动环节“汉文化小侦探”,鼓励学生联系生活,思考传承之道。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,分享身边体现汉文化精神的故事,畅谈保护家乡文化、生态环境的责任。张宇晴教师强调,了解家乡与汉文化的深厚渊源,能增强学生作为“汉中人”和“汉文化传人”的自豪感,激发其传承文化、建设家乡的使命感。


这堂融合知识性、趣味性与思政教育的特色研学课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家国情怀,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与担当精神的种子。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表示,将持续发挥思政讲师团的阵地作用与辐射效应,为汉中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思想动力、提供有力理论支撑。